27日,《中国博物馆公开课》于刘海粟美术馆开讲。
2020年上半年,疫情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全球90%的博物馆(近85000家)因为疫情闭馆,这也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契机。有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内博物馆推出的线上资源多达2000多项,浏览和使用人次达5亿,这些数据也表明文化和科技的不断融合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当代信息技术对博物馆的革命性或颠覆性改变,将成为国际博物馆发展的最大趋势。”这是首堂课上,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与人们分享的观点。段勇以《守望与超越:当代博物馆的变与不变》为题带来《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的第一讲。
段勇说,回顾历史,人类社会共发生过三次技术革命,它们对博物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于当代信息技术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则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1990年以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记忆”项目为开端的数字博物馆阶段(或称博物馆数字化);
二是2007年以“欧洲虚拟博物馆”为标志的虚拟博物馆阶段,这使脱离实体的博物馆成为可能;
三是2014年以中国6家博物馆开展试点为标志的智慧博物馆阶段,意味着博物馆形态和关联关系全面智慧化。
彻彻底底的虚拟博物馆——克雷默博物馆,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VR中
现今全球的博物馆正处于这第三个阶段。博物馆似乎正在由必要的实体“场所”转变为可能的虚拟“空间”;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对象正在由传统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等生命有限、终将消亡的“本体”转变为这些本体所承载的生命延续、变相永生的“信息”及其价值;博物馆观众的角色正在由被动、自发的“固定套餐”式的体验者、学习者转变为主动、自觉的“自由点菜”、“自主烹饪”式的享受者、主导者?
“在这次突如其来并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占全球博物馆总数90%的8.5万家实体博物馆被迫闭馆谢客,其中13%将永久关闭。这是国际博物馆事业的重大损失和巨大挫折。但是,网上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等却‘因祸得福’,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成千上万的‘云展览’抚慰着人们焦虑的心情,构成疫情期间一道难忘的亮丽风景。这也预示着新技术在未来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将发挥特殊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段勇说。
全景故宫
段勇特别提到,大学博物馆在当代博物馆新技术的传播应用方面曾发挥引领作用。比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克兰勒特艺术馆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网站的博物馆;中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也始于2001年的教育部项目“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上海大学博物馆从2014年开始编辑出版《博物馆?新科技》,迄今仍是全国博物馆界唯一的新技术专业刊物;上海大学2018年在全国率先招收“智慧博物馆方向”文物博物馆专业硕士生……
来源:齐鲁晚报
免责声明:微泽网(weizenet.com)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微泽网(weizenet.com)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ervice@weizenet.com)。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微泽网(weizenet.com)并回链。微泽网为AR/VR行业B2B服务平台,集行业资讯、展会活动、企业展示、供需求对接等综合服务,点击蓝色字体 注册微泽网
上一篇文章: 苹果首款AR眼镜3500元起!虽然不贵,但需要配合iPhone使用 科技说说
下一篇文章: AR显微技术让脊椎手术更精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主动留 言获取财富机会!把握商机、抢占 商机,要想找到好项目,请多留言, 多咨询。留言是零风险、零成本, 最快找到好厂家的第一步。
温馨提示(*号为必填项) 请尽量完整填写左侧信息,详细描 述您对该项目的疑问或要求。厂家 会在24小时内给您进行电话回访, 解答。
已有 6341人与私人顾问1对1交流